大学毕业,叶炫清再一次面临选择:“成为一名全职歌手还是考研深造?”叶炫清选择了后者,扎根音乐本身,不只浅尝辄止,而是精益求精。“我是既理性又感性,我会考虑得比较长远,也会坚定喜欢的就一定要去做,但不能只是喜欢,而是要有一个结果。”对于人生的选择,叶炫清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。
选择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不会一成不变,当下的选择不足以支撑人的一辈子。今年6月份,穿着硕士服的叶炫清再一次从浙音毕业,不一样的是,这次她是真的告别学生身份了。
(叶炫清硕士毕业)
硕士毕业的叶炫清留在本校成为一名流行乐老师,继续着她的校园生活。“当老师是很顺其自然的选择,想把自己的经历和学到的东西带给更多同学们,同时我也会继续创作出更多的歌带给大家。”8年经历,叶炫清又一次做出了心中有数的选择。
徘徊,破题寻觅风格
当理性冲破感性,抑或理性被感性冲破,二者失衡,那又如何选择?面对未知,如果实在无法选择,将会面临徘徊和迷茫。
《九张机》的爆火,把叶炫清带入大众视野,在古风歌曲领域,她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,影视插曲邀约也逐渐增多。可繁华易逝,热度渐冷,往昔的备受瞩目与当下的平淡形成落差,这对于叶炫清来说,既是挑战却也蕴含生机。“受关注度高时与现实悄然脱节,冷却后就开始琢磨,难道要困于古风歌这种单一风格吗?”叶炫清开始了她的破题思考。
那段日子,内心的考量和徘徊出现了。叶炫清知道,这是一道关于音乐走向的命题,一时半会儿难以寻得确切答案,她将这个疑问交给了时间。没有彻底想清楚怎么改变之前,叶炫清依旧是每天上课学音乐,课后参加演出,录新歌,和其他大学生一样,课余闲暇之时,也会出去旅游。
叶炫清身上的包袱随着大学生活的推进,在一点点变轻。“这样的生活好像也挺好的”会不时出现在她的脑海,抚平内心。只是,回首音乐之路时,那道关于风格思索的“心坎”依旧横亘在前方,不易跨越。总有人说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可稀释思考的始终是改变,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。虽然改变开始的时候难以察觉,但只要用心就能感受它的嫩芽。叶炫清的“思考”出现了,随之而来的是她的改变。
直至某个寻常又特别的日子,或许是在校园练声时一个不经意的转音,又或许是旅途中望着车窗外风景时脑海里闪过的灵光,叶炫清渐渐发现自己是热爱流行音乐的,而无论唱哪种风格的歌都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态度,她不再纠结别人对她的看法,也不再画地为牢,而是内心坚定,脚踏实地,做自己的音乐。
努力学好功底,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,做好总结,这就是她的改变。
巡演,是更立体的“我”
(叶炫清首轮巡演杭州站)
时光不语,静待花开。2024年,研究生毕业、挥别学生时代的叶炫清,以 ONCE 巡演为全新起点,重新出发。
“ONCE”寓意深远,既藏着初次巡演的懵懂青涩、忐忑紧张,又饱含再出发的果敢坚毅和破茧般的勇气,恰似她音乐历程写照 — 诸多 “第一次” 与 “再一次” 交织,于迷茫未知中寻光破雾。
显然,叶炫清对当初的思考已经有了答案。这场巡演,是她挣脱风格束缚、重新定义自我的战歌。往昔因古风歌被熟知,如今她要打破标签,拾回自我。
在巡演筹备前期,叶炫清全身心投入其中,事无巨细。从曲目编排上,她不再局限于古风曲目,而是挑选融合了流行、国潮等多元风格的作品,既有经典的传唱佳作,经她独特嗓音重新演绎,赋予别样韵味;也有原创力作,将自身多年沉淀的情感与感悟,编织进旋律之中。每一首歌的编曲都历经反复打磨与乐队成员的排练探讨,只为契合巡演主题,营造出独特的现场氛围感,让观众置身于音乐的奇幻之境,跟随节奏摇摆、沉浸、共情。
舞台之上,她作为歌手,用歌声触动人心;校园之中,她践行师者使命,传道授业解惑。怀揣对音乐的热爱,深挖自身潜能,奔赴流行乐的无垠未来。正是时间和经历让她有了冲破束缚的自信,她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只会唱古风歌的叶炫清,更多的是,她想呈现一个全新的自己“让大家喜欢更为全面和立体的我。”
结语
26岁的叶炫清,身上的担子也多加了一分。不变的是,和19岁的自己一样,无论是唱歌还是教书,她在带给别人力量的同时也给自己勇气。
站在人生与音乐的路口,叶炫清始终坚持所爱,执着追寻。
撰稿:张琼
摄影:张新地
摄像:杨鑫彤
编辑:曹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